在凉亭人的记忆里,马山岭茶场的茶树是有灵魂的。
岁月的长河中,三十八载春秋转瞬即逝,但那穷则思变、胼手胝足的画面回想起来却历历在目。三十八年的挣扎,那稚嫩幼小的茶树在不断地啜饮晨间雨露,沐浴日月光华,连扎根的姿态都带着石缝求生的倔强。正是这份不屈,凝成了茶叶凛冽甘醇的傲骨。采摘时节,茶农们谨记口诀:清明前七日采撷"芽头",谷雨后方制"晚春",晨露未干不采,阴雨连绵亦不采。茶香飘过山岭,恍惚间仿佛呼应着茶圣陆羽《茶经》的箴言: "其地,上者生烂石。" 这生于烂石的倔强,正是杯中澄澈回甘的源头,犹如当年那一个个铁骨铮铮不向生活低头的茶乡人。
1987年的马山岭,荒坡裸露,乱石嶙峋。时任乡党委书记曹茂明怀揣"让凉亭人端上茶饭碗"的朴素愿想,力邀省农牧厅茶叶专家钱远昭驻乡。于是,以科技为犁,干部全员上阵,"人人分任务,月月挖山岗",在"地在山上挂,田在两山夹"的绝境里,一锄一镐叩醒了沉睡的荒山。据年长的干部回忆:当年的那段岁月,不是一句"辛苦"所能形容的,但弥留在心间的却是共同奋斗的经历和喜悦。汗水浇灌之下,千亩茶园如绿痕初染——凉亭乡首个规模化茶场诞生了。自此,马山岭茶场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全乡"十亩户、百亩组、千亩村、万亩乡"的茶业革命。当年五月,凉亭乡茶园奇迹般首破万亩,昂首跻身"河南省万亩茶乡"之列。
为提升茶农种植管理水平,凉亭乡依托马山岭茶场建立茶产业培训基地,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信阳农林学院等机构专家学者,开设茶树良种繁育及种植、高产优质茶园管理等10余种专业课程,累计培训学员超7000余人次,在全乡掀起"爱茶、学茶、种茶、制茶、论茶"的产业热潮。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让茶农们更加理解了手中这片绿叶的珍贵,理解了那份需要虔诚守护的、源自土地与自然的馈赠。自此以后,那绿叶竟成了精神信仰。
参与马山岭茶场筹建与垦荒的所有人都深知,荒山点翠仅是序章,匠心淬炼方成金杯银盏。他们聚拢了中国茶叶协会博导陈宗懋、农业部专家沈培和、信阳农林学院院长郭桂义、"老乡长"陈明华等专业人才智慧,技艺日益精纯。从"赛山毛峰"到"赛山玉莲",茶场以"非遗技艺"为基,对每一片叶子倾注深情。严控采摘标准下的一芽一叶,经铁锅杀青、轻揉慢捻,终化为"形如白玉,绿如莲叶"的茶中珍品。这份虔诚的守候,终得岁月慷慨回赠。
"赛山玉莲"于中国茶都信阳茶文化节摘银
"赛山郁翠"信阳毛尖再夺全国茶博会银奖
"豫弦马山岭"牌信阳毛尖捧回"华茗杯"金奖
"豫弦马山岭"牌信阳毛尖再度捧回"华茗杯"金奖
"兰亭林茶"获评全国四星级名茶
金奖的基因,在时光窖藏中愈发醇厚,也引导着更多的茶农去追寻光的方向。
这一片青叶,终成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子"。2015年,马山岭茶场牵头成立光山县兰亭林茶专业合作社,以"就业岗位+技术帮扶+订单收购"的模式,为山区乡亲点亮希望。合作社吸纳茶农参与标准化种植,年培训茶农逾150人次,那400亩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园,真正成了乡亲们呕心沥血、寄予希望的"绿色源头"。
至2019年被评为市级示范社时,凉亭乡户均年增收已超万元,累计带动增收两千余万元。昔日的荒山,真正蜕变为"人人都有一亩茶、年产值两亿余元"的致富茶山。两千万元,不是简单的数字,那是茶乡学子求学的阶梯,是茶农新屋遮风挡雨的瓦檐。
马山岭茶场深谙"茶以文兴"之道。自2004年通过有机认证,茶场便将"品茶日"升华为文化盛典:春茶开园,采茶舞与花鼓戏同台生辉;2011年,凉亭乡首届"裕辉杯"斗茶大会在马山岭启幕,"赛山玉莲"茶道倾情演绎,茶农与专家共品"茶王"。为播撒茶种于未来心田,茶场精心推出《寻茶源,品茶香,习茶礼》研学之旅。孩子们在基地亲历"茶文化学习—采茶—杀青—揉捻—烘干—冲泡"的完整流程,在"茶知识竞赛"、"义务送茶"的互动中触摸茶魂。
春采茶,秋赏叶,恬淡的烟火气引人驻足——这茶香,是游子行囊里温润的乡愁注脚,是文人笔下的清朗风骨,亦是恋人杯中无声荡漾的绵长相思。它不似龙井矜贵,不似普洱沧桑,却独拥山野赋予的纯粹。这份纯粹的"小美好",永远藏在心头最柔软的角落。
2023年以来,已接待光山、新县、潢川等地中小学生40批次共1.2万余人。2023年,凉亭乡更以马山岭为轴心,串联猛虎山生态茶园、邱王湾红色展馆,勾勒出"茶香萦绕美丽乡村,红色基因辉映赛山"的动人画卷。
三十八载风雨如茶,马山岭茶场从荒坡上倔强的九丛茶苗,终成凉亭茶业蓊郁的一方引领。它承载着钱远昭的科技星火、陈宗懋的学术智慧、曹茂明的拓荒热血,更浸润着万千茶人咸涩的汗水与灼热的期盼。
当"赛山郁翠"、"豫弦马山岭"的清香通过"老嫂子"张春霞的直播间飞越千山,月销五千单、千余斤的佳绩,正是岁月对坚守的最高回响;当碧绿茶园与高耸赛山相融的画卷徐徐铺展,马山岭的致富故事仍在青绿间延续,那是一杯茶的恒久温度,是众多"凉亭人"对梦想执着追求的苦尽甘来,是一片叶子书写的非凡传奇,更是一方水土对千年赛山、对临仙河水最深情的告白。
未来,凉亭乡将持续以茶产业为根本,以生态环境为底色,在临仙河的潺潺水声中,力争让生态茶园和乡村建设互补融合,让这一片虽平凡亦可生辉的绿叶,在科技赋能、文化浸润与产业交融的清风中,飘向乡村振兴所能抵达的,所有的诗意与远方。
我们亦更加坚信:叶落青山处,茶香终将弥漫烟火人间。
光山茶叶网立足于本土助力茶乡茶文化的传播努力打造线上茶乡名片,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收集和整理,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网站所有,本网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存在侵犯您知识产权的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